中心动态

中心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山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范玉刚来校开展主题讲座

发布日期:2024-06-14    作者:     来源:     点击:


山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范玉刚来校开展主题讲座

66日,范玉刚教授在欧宝登录app入口官网做了主题为《高扬文艺的人民性,为社会培根铸魂》的主题讲座,300余名同学在现场聆听了讲座。范玉刚教授是山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山东大学)基地主任,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特聘教授,原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部教授、博导,中央党校创新工程首席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本次讲座是第三届泰山·影评大赛的大咖活动,范玉刚教授也担任了本次大赛的评委会主席。


1

范玉刚教授认为,一个人的精神质地、精神境界、精神风貌、精神需求,要靠高品位的、有营养的、有内涵的精神食粮来滋养。面对大学生群体,范玉刚教授指出,大学生群体在整个社会发展中都是一个重要的生力军,在多元文化的当下,大学生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精神食粮”,艺术工作者应该提供什么样的“精神食粮”,一定意义上关乎一个民族的精神追求和一种精神风貌就更应该强调文艺的人民性,坚定文化自信。

座中,范玉刚教授首先介绍和理解了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从文艺是时代进步的号角出发,进一步强调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什么是人民性?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这一论断切中了文艺的本质,是一切文艺创作思想和创作活动的总开关。在中国共产党的文艺政策中,文艺历来是为人民的。所谓人民的文艺,就是以人民为本位的文艺,它表现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文艺的重要论述中指出: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人民不仅创造了文艺,还是文艺的“剧中人”。唯其如此,在尊重文艺规律和坚守文艺创作的平常心中,自然而然地让人民成为文艺作品的主角,把人民和生活融注在笔端,把自己的思想倾向和情感同人民融为一体,才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中,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


2

高扬文艺的人民性,指的是文艺应该高扬人民大众的历史主体身份,然而在文艺实践中,我们的某些文艺生产的是虚假苍白的主体,历史真正的主体——人民大众,仅仅成了“围观”与“喝彩”的道具,从而背离了社会主义文学的本质。在泥沙俱下的风云际会中,有学者指出:不追风赶潮,以生活为沃土,以民众为根本,扎根于斯,寄情于斯,向“小人物”要“大作品”。在波澜壮阔的时代洪流中,恰恰是亿万人民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汇聚了沧桑巨变。文学,应该是民众的文学。如果说历史是个大舞台,人民就是这个舞台的真正主角,社会主义文艺不能背离这个根本。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就是要以情感和情怀为底蕴,让千千万万的普通大众从幕后走到台前,站立在舞台的中央——成为文艺的“剧中人”。把人民作为历史主体、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文艺家就不能热衷于写“一己悲欢、杯水风波”,而要为人民抒怀、抒情,塑造出富有时代精神的人民形象。天是世界的天,地是中国的地,只有眼睛向着人类最先进的方面注目,同时真诚地直面当下中国人的生存现实、社会发展,才能真正为人类提供中国经验,当代文艺才能为世界贡献特殊的声响和色彩、诗情和意境。

       文艺创作能否出优秀作品,取决于是否使创作扎根人民,从人民的生活中汲取力量。文艺发展史表明,任何一部伟大作品,无不体现着人民的情怀,彰显着人民性。创作出人民的文艺,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就是深入人民、扎根生活。艺术家只有眼睛向下,对多彩的现实生活有丰富的积累、深切的体验,领悟生活的本质、吃透生活的底蕴,才能创造出深刻的情节和动人的形象,其作品才能激荡人心。

在多元化文化背景下,除了主流文化,还有各种流行的亚文化、小众文化,甚至还有灰色文化。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选择那些有人文教化功能文明价值追求的文艺作品,更利于培养健康的文艺观。我们以文化来扬起民族奋进的那种风范,让整个的人民要有一种奋进、昂扬进取的一种心态,让一个国家保持一种活力,这就是文艺文化发挥的作用。

201F9


3

中国文艺评论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评论导向,需要大众的广泛参与,第三届泰山·影评大赛肩负的使命便是激发青年学子对于电影评论的兴趣,让他们尽情表达自己的观点,张扬个性,激发创意,提高审美感知能力和文艺修养。

供稿|电影评论中心


上一条:2023泰山·青年影评人论坛圆满举行! 下一条:泰影杯(会场五)| 《影乐之声》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