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古今一冶,东西学艺攸同。4月14日晚,我校特邀南开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张静做客我校“泰山大讲堂”。在220主会场开展了“文明新旧能相益,心理东西本自同——古典诗词与现代人生”的主题讲座。同学们在219、319分会场同步观看。明月照幽兰于空谷,清风散暗香于词林。这是一场与古典诗词的邂逅,是一次与古今词人的相拥。
讲座伊始,张教授为我们介绍了陈宝琛为哈佛燕京图书馆题写的对联:“文明新旧能相益,心理东西本自同。”说明了古代文明与当下文明可以相互增益,促进。不同的种族,国度虽有差别但是生而爱物的情感相同,人性本质是相通的。道学中西,学贯古今能够使自己的视野更加开阔开阔,生命境界获得更好的提升。张教授的讲授也在此时间和空间的维度变换之下娓娓道出。
张教授首先举出了2017年2月7日央视《晚间新闻》对《中国诗词大会》的评论。她指出:“今日的我们诵读千载以上的诗词,为的不仅仅是能背会写、刻舟求剑,更重要的是我们应去体会那一颗颗诗心,与古人的生命情感发生碰撞,进而提升自己的修为。”并引述《荀子·劝学》告诉我们为人之道最为重要的是:“修辞立其诚。”接着缘引《弟子规》等经典说明:诗词之中有大道。启迪我们要在古今之思中,树立自己的襟报和志意。未来是不可测,要相信自己坚守初心。
随后,张教授就《登鹳雀楼》和《背影》进行重点解读。她引述叶嘉莹先生的话;“声音里有诗歌一半的生命。”并亲自诵读。从张老师抑扬顿挫的读诵之中,同学们深深的体会到了逝水残阳的绮丽意境以及诗词之中的传情达意。之后,教授抛出问题,鼓励同学们思考“不想见”的真正意蕴,深度解读了《背影》。知晓了文学与现实的相同之处。
最后,教授向我们推荐了讲述叶嘉莹先生的文学纪录电影《掬水月在手》。她详实的讲述了叶嘉莹先生和其师顾随的事迹。讲述了《踏莎行》填词的经历。正可谓:“耐他风雪耐他寒,纵寒已是春寒了。”一个世纪,两代人对诗词的执着和坚守,正感映了叶先生的诗:“卅载光阴弹指过,未应磨染是初心。”
聆听此次讲座如入诗词化境,或居云山之巅一览众山之小;或处雪泥鸿爪之境独吊万古寒江。同学们在张老师温款而典雅的讲颂下体会到了诗情风韵,唤醒了沉睡已久的诗心妙感。我们相信在经年以后定会有所成就,不负相逢人海间。(名师课堂办公室供稿)